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环节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课程思政如果生硬造作,如果被理解为所有老师都要讲一点思政课的内容、所有课程在专业内容之外都要另行添加一些思政元素,就会出现“两张皮”“贴标签”的情形,一定效果不佳。在清华大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即便是在高度专业化的理工类课程中,也完全可以不着痕迹、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通信工程”课程选取解决高难度通信问题的最新案例,在讲述分析信息技术问题的同时,将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创新、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融入其中,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防火结构”课程主讲教师谈到,有些结构形式常温力学性能和抗火性能都很好,由于人工成本高,在国外得不到发展,但很适合我国的国情。他在课上展示的很多现代工程结构形式,都是扎根国情、前沿创新的案例。如何以适合国情的方式最好地在工程设计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专业训练和价值引导的要素就这样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远不止于知识和技能。